来源:PG官网 网站 时间:2025-10-11
——李村煤矿党委副书记、矿长申海生井下跟班手记
“2305工作面40#-50#架段片帮煤又堆住大溜了。”随着采煤机的轰鸣,李村煤矿党委副书记、矿长申海生的跟班写实从井下作业现场的“急难问题”拉开了序幕。此次跟班,他不仅紧盯作业细节、规程漏洞,更瞄准责任落实的“最后一米”,用“找茬式”写实摸清现场症结,拿出实打实的破解方案。
作业现场“挑刺”,细节里抠安全
抵达2305工作面后,仰采角度带来的压力感扑面而来。随着采煤机滚筒缓缓启动,煤壁开始剥离,但很快,申海生就皱起了眉头——在40#至50#、60#至70#支架段,片帮现象严重。大块煤矸倾泻而下,直接堆满大溜,甚至有碎煤被抛进支架内部,部分支架立柱的防护网处于开启状态。
他立即叫停割煤作业,召集跟班队干、班组长“会诊”。他指着防护网说:“防护网是‘生命网’,不关就是把职工暴露在危险面前!”他俯身查看立柱防护网,提出“缓收护帮、分级控制”的操作优化方案:收护帮板最多超前滚筒一架,且先收一级使护帮板脱离煤壁但仍能缓冲挡煤,严格控制收护帮板速度。“细节决定安全,防护网必须常闭!”他反复叮嘱。
行至2305回风巷超前棚处,他发现本应实时监控作业现场的摄像头竟成了“朝天看”的摆设。经检查,原来是安装在端尾支架上的摄像头受底板起伏影响,随着支架前移发生角度严重偏移,导致作业区域处于监控盲区。
“摄像头是安全的‘眼睛’,绝不能只摆样子。”他立即要求作业人员调整摄像头角度,使其正对施工点位,并明确规定:以后每次拉架后都必须重新确认摄像头角度,发现问题及时校正,确保“电子哨兵”真正发挥作用,牢牢盯紧现场作业动态。
规程措施“补漏”,填补制度空白
在大溜机头段,申海生发现排水管的吊挂方式“五花八门”——风、水、排管路原本用悬吊头、卡箍规范吊挂,但因排水需要,回撤部分管路后,超前棚段的排水管直接用铁丝拴在帮网上。翻查作业规程,里面未明确回撤后的吊挂方式,更没核算铁丝强度够不够,这成了“悬空”的安全隐患。同样被规程“遗漏”的还有大块煤破碎工艺。在处理大块煤堵口时,现场工人通常用风镐打碎煤块。但遇到超大煤块时,工人则会落支架、用护帮板挤压破碎。但是规程里压根没写这种操作的安全条件——比如支架落多少、护帮板咋发力、周围要不要清人。
决不能让职工‘凭经验’干活,规程必须把‘边界’划清楚!”该矿技术部门迅速响应,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及时复查作业规程,进一步细化了巷道内风管、水管及排水管的吊挂标准,明确要求使用悬吊头、小链和卡箍进行吊挂。鉴于大溜机头排水需要,安排在电气列车前回撤风管与水管,在转载机机头处回撤排水管,并将电气列车前方的两趟排水管改为使用钢丝绳(经核算符合现场吊挂要求)吊挂于帮部钢筋托梁上。同时,新增了“护帮板破碎大块煤”专项安全措施,明确规定必须使用铜锤进行大块煤破碎作业,并对适用情境、操作步骤和现场监护要求作了详细说明,全面强化作业安全管控。
责任落实“较真”,确保闭环落地
跟班过程中,申海生还发现支架工未及时关闭防护网、单体柱自落未处理等问题,这直接暴露出现场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重要短板。“队干、班组长、安全员绝不能只做‘旁观者’!”他强调,“风险辨识必须前置,监管一定要穿透最后一米”。他要求将防护网使用情况及单体柱状态正式纳入安全员日常巡查清单,并建立“问题即时反馈-整改-复核”的闭环管理机制。
面对机头安全出口因巷道收敛不足0.8米、过桥高度低于1.8米的现实困境,他现场制定了“三步治理”方案:通过拉底增加高度、刷帮拓展宽度、改造过桥保障通行,彻底打通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就是生命线,必须优先保障。”申海生郑重强调。
从晚班下井到半夜升井,申海生的跟班写实表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大量问题与整改标注。“写实绝不能走过场,一定要把问题挖到底、改到位。”此次一线“蹲点”,不仅精准定位了作业规程和责任体系中的“堵点”,更开出了针对性强的整改“药方”——唯有深入现场、紧盯细节,才能真正筑牢安全生产根基。
(文 刘静)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李世臣
PG官网-PG游戏官网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侯堡镇
网站内容维护:PG官网 总机:0355-5921114
Copyright : 2013-2021 pgg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0900917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类信息,均为PG官网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晋公网安备 14042302000119号
51La